
异构碰撞启新思 云端互联共成长
——校际联合教研活动简报
为深化跨区域教学交流,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新路径,兰州三十五中教育集团各学校与永登县第八中学于3月26日开展"异构碰撞·云端互联"联合教研活动。两校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共研教学策略,共享智慧成果,实现教育资源零距离对接。本次活动聚焦八年级《牛顿第一定律》一课,通过差异化教学呈现、集体研讨等形式,探索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。
一、课堂展示:异构求新,各展匠心
两位教师立足同一课题,从不同角度设计教学,展现了风格迥异的课堂生态。 三十五中钱梦颖老师,利用AI技术让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开口说话为线索,引导学生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,通过自制教具(毛巾、木板、棉布、斜面)强化直观体验。
注重科学思维训练,通过“假设—验证—结论”环节,让学生自主构建“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”这一认知。
永登八中陈玲老师课堂, 从“交通安全——公交车急刹车”等生活现象导入,结合生活中的惯性现象,凸显物理与生活的联系。
巧用物理课本在桌面上的运动情况,开展角色辩论活动,深化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
二、研讨交流:思维碰撞,共研共进
在评课环节,与会教师围绕两节课的亮点与改进空间展开热烈讨论。 两节课均落实了“以学生为主体”的理念,通过问题链驱动思维,突破“惯性”这一教学难点。两位老师都以王亚平老师天空授课“冰墩墩”的视频解释了牛顿第一定律。
钱老师的实验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实证精神,陈老师的情境教学激发了学习兴趣,体现了“殊途同归”的教学智慧。 可增加“理想实验”的动画模拟,帮助学生理解“推理法”在物理学中的应用。 需关注学情差异,对抽象概念(如惯性的现象)需设计阶梯性问题逐步引导。
本次教研活动是跨校同课异构,双线教研形式。课堂呈现三十五中现场观看,和永登八中教师在100公里之外线下观看共享模式。两校'互联网+教育',创新实践 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研。突出教学创新与科技赋能,用"互联"体现深度互动,聚焦课堂改革与数字技术应用,体现前瞻性一课多维促革新 ,直播互联拓视野。同课异构不仅是教学形式的差异,更是教育理念的对话。两位教师通过不同的路径,共同达成了物理观念与科学思维的培养目标,为集团校际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提供了范例。
三十五中育林校区教务处
2025年3月26日